网上有关“吾家有女初长成说的几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吾家有女初长成说的几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代为15岁。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是15岁。如果是现在代网络小说中,则指18-20岁,都有可能。
“吾家有女初长成”:
套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杨家有女初长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诗是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祖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与叙事诗密切结合的典范之一。诗篇一开头,对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谴责的,但发展下去,诗人却用自己的感情、想象丰富了这个故事,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更普遍的意义,使得作者自己和广大读者都对之产生了高度的同情。
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因此有开元治世;晚年荒*无道,因此有天宝乱世。诗人面对这种具体现实,对这位天然尊长形成了矛盾而复杂的感情,有时颂美怀念,有时批评斥责,《长恨歌》则兼而有之。
这是由诗人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认识所决定的。在创作中,作者打破了他写讽喻诗所坚持的“其事核而实”、“不为文而作”的规则,在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情、景、理的完美结合结构,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语言方面,音节和谐,句式骈散结合,并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及其作用,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
人的悲剧性命运及以庄禅思想为依托对这种命运的超越,对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的追求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吾家有女初长成指几岁
不能用。
吾家有女初长成出自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原句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翻译:杨家有个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了,常年在闺房里没人认识。
说明已经成人了在古代就是快可以嫁人了,14、5岁的样子。9岁的孩子是属于儿童,不能用这句话形容。年龄上不符合逻辑。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
1、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2、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3、十三:为13岁。
4、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5、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长恨歌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吾家有女初长成指15岁。吾家有女初长成这个成语原本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作品《长恨歌》中使用的一个诗句,用来形容杨家的女儿刚刚成长到适婚的年龄,根据古代的习俗,女孩子到了15岁时会举行一个特殊的仪式,称为及笄,标志着成年,在这个仪式上,会将头发挽成一个象征成熟的发髻,因此,初长成在这里指的是15岁的年龄段。《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中心思想是批评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同时又同情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两人生死不渝的爱情。
关于“吾家有女初长成说的几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晓霜白]投稿,不代表海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stqxh.com/ylzx/202510-1110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海明号的签约作者“晓霜白”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吾家有女初长成说的几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吾家有女初长成说的几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古代为...
文章不错《吾家有女初长成说的几岁》内容很有帮助